郭顶 七年后 失踪人口回归
了解郭顶新专辑背后的故事,仿佛就像阅读一本引人入胜的音乐传记。一年前,在饭桌上偶然得知郭顶即将发布新专辑的消息,让人兴奋不已。是那个曾在豆瓣走红,以《我们俩》和《微微》触动无数文艺青年心灵的郭顶吗?这几年,他究竟去了哪里?
那时的郭顶,正忙于筹备新专辑,电视节目的邀约都被婉拒。他的经纪人描述他是一位害羞且执拗的人,似乎并不适合在电视节目中露面。郭顶并不急于让全世界知道他的动态,他选择潜心创作,耐住了七年的寂寞。
回想起2009年,郭顶的第二张专辑在网络上发行,那个时代的音乐产业正受到互联网的冲击,郭顶并没有通过大量的宣传走红。《我们俩》在Songtaste的分享量高达两千多万次,豆瓣上的短评如潮,尽管没有给郭顶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但他始终未放弃对音乐的爱。之后的七年,他转做幕后,为他人写歌。
直到新专辑《飞行器的执行周期》的发布,郭顶再次在文艺青年中崭露头角。七年的积累和沉寂,让他更加成熟,作品更加出色。这张专辑充满金属感和疏离感,郭顶的嗓音也多了嘶嘶的沙哑和浓重的鼻音。他的演唱方式和表达方式都变得更加冷酷和独特。
与郭顶的面对面交流让我更加了解他的音乐理念。他提到,7年前的自己是在某种状态中演唱,而现在,他更注重音乐的真实质感,亲自淘借古旧乐器,回归60、70年代的全真乐器演奏。那些不够完美的音乐细节,是他追求的真实音乐,不是流水线制品。
两年前,郭顶构思了一个有科幻感的故事,关于飞行器的出发和落地,他找到了一个对他没有束缚的团队,再次用一张完整的作品面对世界。他变得更加坦然,不刻意追求快乐或纠结,保持一种常态。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是,新专辑发出后,网友和歌迷的记忆再次被唤醒,每首歌都有大量的评论。
郭顶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词汇来形容他的新专辑和其中的细节。他希望把声音当做一种乐器的呈现方式,例如把声音当做黑管来演奏。他依然渴望真实的交流和评价。
郭顶的新专辑背后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坚持和真实的故事。他耐住了七年的寂寞,用真实的音乐再次打动了人心。他的音乐不再是简单的罐头制品,而是真实的、充满情感的艺术品。他的音乐之路还在继续,期待他未来更多的精彩作品。邂逅郭顶的音乐世界:回归之作,诚意十足
在音乐的海洋中,我们总会遇到那些让我们为之驻足的音符和旋律。而对于郭顶来说,他的音乐不仅是他的情感表达,更是他与听众之间的一种交流。他坚信音乐的聆听需要引导,因此他总是努力与每一个为他的音乐书写的人见面聊天,希望将自己的音乐理念传递给他们。他也深知,专辑一旦发出,就不再只是他自己的,而是属于每一个热爱音乐的灵魂。
从七年前的走红到如今的重归音乐舞台,郭顶始终坚守着他的音乐信仰:无需虚假的钻营和强行的讯息灌输,好的作品自然能够找到对的人。正如我们在茫茫宇宙之中,总会找到那份对的缘分,找到那份可以为之努力一生的事业。
音乐从未放弃过他,他也没有放弃过音乐。他坚信音乐的力量,并一直为之努力。在他看来,音乐并不需要太过主流,它小众却深情。选择音乐,往往源于一个深爱的原因,或者是因为对音乐的热爱已经超越了生活的其他部分。
我们聊起他做音乐杂志的那几年,干杯梅子酒,相视大笑,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的年华。
而在这张专辑中,我最爱的一首慢歌,是一首“一听即转发”式的情歌作品。郭顶的这首歌展现出了惊人的想象力。没有当下歌词中常见的直白表达,它用了一种很港式的表达方式,描述“水星”与“太阳”之间的关系。看似与天文有关,略带“科幻”色彩,却又不失人情味。郭顶解读道: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时就像水星与太阳的关系,即使彼此靠近,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真正靠近。这种距离感,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再自我的人,也会感到孤独,也会带给他人孤独感。
而专辑中的第一首歌,拥有最容易被传唱的旋律。歌词如诗如白,“曾经我是不安河水,穿过森林步入你心”。强烈的节奏和短句的交叠让人耳目一新。郭顶解读《凄美地》时说,这首歌的措辞像诗歌又像白话,可以被称作“白话诗歌文”。他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在这张专辑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与郭顶的交谈后,我更加坚信这张专辑的诚意十足。他用实体CD来传递他的音乐,坚持那些许多专业音乐人已经放弃的。他看重一张实体CD的制作和拆开的刹那间的仪式感。他认为音乐从制作出来的那一刻起,就不再只是作者的了,而是去漂流,去寻找到懂得的人。懂得的人值得用一张CD、配一个好的音响来听他的故事。
这是一张回归之作也是一张充满诚意的作品是失踪人口的回归也是音乐的重生让我们一同期待郭顶带给我们的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