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市场新风口 谁是第一个破局者
近期,在朋友圈观察到一种现象:演唱会和演出的视频刷屏越来越频繁,似乎逐渐超越了电影晒票根的流行。这一现象揭示了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演出市场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推进,文化建设朝着精品化方向发展,国内演出市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数据表明,演出市场的收入规模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8.93%,成为继电影、体育之后又一价值洼地。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民众消费需求的提升,也预示着中国文化产业步入了黄金十年。
这个正在崛起的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票源紧张,一票难求已成为中国演出市场的一大难题。这主要是由于人口众多,市场号召力的明星资源有限,加上黄牛们的炒作,加剧了供需矛盾。演出价格偏高,使得寻常百姓在购票时总会犹豫不决。与电影的大众消费品属性相比,演出市场更偏向精英和粉丝群体。市场供应力也不足,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演出场地的空置率奇高,专业剧场的年演出场次严重不足。
在国际经验中,年演出场次达到300场,上座率达到70%以上,才能让剧场正常运营并发挥文化影响力。在中国,大多数剧场的运营还远未达到这个标准。除此之外,购票渠道不畅也是目前演出市场面临的一个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格瓦拉生活正在尝试为市场带来一些变化。作为最早一批崛起的票务平台,格瓦拉生活一直专注于精品文艺路线。近日,格瓦拉生活正式宣布品牌升级,大力加码演出业务。他们不仅公布了一系列重点合作项目,还与国内一流LiveHouse场馆——糖果TANGO展开合作。这些举措表明,格瓦拉生活正针对当前演出市场的现状,进行业务布局,以改善市场环境,拓展市场空间。
格瓦拉生活的战略举措不仅有助于解决票源紧张、价格偏高、市场供应不足等问题,还能够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实现秒速互通互联。这对于正处于风口浪尖的演出行业来说,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格瓦拉生活的努力与,让人们看到了演出市场的巨大潜力与机遇。
演出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诸多挑战。格瓦拉生活的入局,为市场带来了一丝清凉与希望。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格瓦拉生活能够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演出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多精彩的演出体验。也期待更多的企业能够加入这个行列,共同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在面临市场供应力不足的问题时,格瓦拉生活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战略布局,以加快供给侧改革。
在上游领域,格瓦拉生活积极展开合作,致力于挖掘并孵化新的IP。他们将与21世纪院线展开战略合作,带着超过百场的演出走进全国多个城市的高校,为艺人和作品提供直接触达校园的宣传机会。他们还与十三月文化公司合作,共同投资培育民谣音乐人,推出创作专辑,打造音乐IP。这些举措不仅为艺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为观众带来了丰富多样的演出项目。
中游方面,格瓦拉生活致力于打造引进合作各类演出项目和产品,通过连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演出项目来最大化扩展上游市场。他们引进的演出项目包括熊本宣传展、“小不点大视界”亲子微剧场、与七幕人生公司合作的百老汇经典剧目等,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观众的选择,也促进了市场的繁荣。
下游方面,格瓦拉生活与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合作,连接演出行业上下游产业,调动线上渠道资源,布局线下演出。他们为用户提供了线上多元化的购票方式,通过微信钱包、QQ钱包等移动互联网入口,方便用户快速购票。
格瓦拉生活还不断完善需求侧,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他们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在抑制黄牛炒票问题上起到了正向作用。互联网票务平台不仅实现了信息透明,还启用了“防黄牛”抢票系统,让真正的歌迷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的演出。格瓦拉生活还逐步在检票环节使用“人脸识别系统”,用刷脸替代了纸质票,有效预防囤票、倒票或假票等问题。
品牌升级之际,微影时代副总裁、微格时代总经理余琪女士阐释了全新的格瓦拉生活的品牌定位和愿景。她表示,尽管在提升行业标准化水平的同时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并不容易,但格瓦拉生活会不断升级,以更丰富的内容和更便捷的方式满足用户的需求。
随着演出产业的黄金十年到来,市场正在迅速发展。格瓦拉生活已经积极出发,打破固有模式,开创互联网+演出的新模型。他们不仅着眼于市场供应侧的改革,也注重需求侧的完善。通过合作和科技创新,格瓦拉生活正在努力打造一个便捷、高效、精准的艺术,让观众享受更丰富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