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灭六国的时候 齐国为何要留在最后一个
秦始皇在灭六国时,为何将齐国留在最后
这位千古一帝,嬴政,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但在这灭国之战中,他为何选择将齐国留在最后一个攻打,这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
齐国强大,秦不敢小觑。齐国建国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富甲一方,兵甲数万,是众多诸侯国中的强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得秦国在考虑统一战略时,不得不慎重对待。若秦国贸然与齐国开战,可能会两败俱伤,甚至给其他诸侯国乘机攻打秦国的机会,这不利于秦国的大一统国策。
伐齐路途遥远。秦国与齐国分别位于东西两边,秦的东出之路受到其他国家的阻拦。在秦昭襄王时期,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虽然齐国看似安稳,但实则已处于唇亡齿寒的境地。路途遥远和周边小国的阻拦,使得秦国暂时无法对齐国采取行动。
齐室衰微,不足为虑。曾经的齐国雄心壮志,欲取代二周、吞并八荒。但在与秦国的争斗中,齐国逐渐走向衰微。明面上,秦齐之争以齐胜而秦败告终,但实际上,齐国的实力已大不如前。齐国内部也存在奸臣卖国求荣的现象,这使得齐国最后一位君主齐王建几乎是不战而降于秦。
秦始皇在灭六国时选择将齐国留在既是因为齐国的强大和伐齐路途遥远,也是因为齐室的衰微和其他诸侯国的合纵策略。在消灭其他五国后,秦国兵临城下,齐国已无力抵抗,最终不得不投降。这一策略展现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智谋深远,也标志着他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伟大壮举。在历史的长河中,燕昭王面对赵国分裂的忧虑,担心此举会使齐国在削弱中徘徊。他深知苏秦的智慧,遂向其寻求策略。苏秦明白齐湣王贪图虚名,因此设计骗其去掉帝号,并巧妙地联合齐、楚及三晋,共同抵御秦国的侵袭。在对抗秦国的道路上,齐国却因争夺宋国的控制权而与其他国家产生冲突,这无疑暴露了燕昭王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齐湣王只图一时之利,攻占了宋国,却因贪图眼前之利而结怨各国。宋国成为,五国联手攻打齐国,齐国一度面临亡国的危机。在田单及齐人的共同努力下,齐襄王成功复国。他并未意识到秦国才是最大的敌人,同时也忌惮功臣田单。其子齐王建亦无卓越才能。虽然齐国在复国后看似安稳的四十年间并未遭受战火蹂躏,实则仰赖秦国无暇东顾和其他五国内部的纷争。当秦王政一一平定这些国家后,齐国发现自身已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只得无奈开城投降。
秦灭六国并非易事。首灭韩国不仅因为韩国阻挡了秦国的东进之路,更因为韩国拥有天下最强劲的弓箭和锋利的剑。这些武器可轻易斩断坚甲铁幕,令敌人闻风丧胆。随着三晋的剪除,楚国失去了帮手。随着四国的灭亡,燕、齐已无法阻挡秦国的统一步伐。最终,这两个国家也难逃被灭亡的命运。秦国的宫殿中,曾是六国的妃嫔、王子皇孙,他们曾辞别故土,辗转来到秦国,日夜歌舞升平,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