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要杀关羽 孙权这么做是明智的选择吗
你真的了解三国时期的荆州之争吗?迷奇闻网小编带你深入了解其中的奥妙。
在那风云变幻的时代,关羽在荆州挥斥方遒,他背后的提议实则反映了士族的期望。吕蒙作为士族的代表,他的决策是多数士族的共识——坚守地方,而非涉足纷扰的权势斗争。占据荆州,对于江东士族而言,意味着能更方便地固守,无论是水路还是陆地,都能轻易施展策略。相较之下,徐州则直面平原上的曹魏大军,若不能有效应对,江东士族或许会产生换代理人的念头。
荆州的重要性早在赤壁之战前就已凸显。东吴多次进攻黄祖,夺取了关键的要地柴桑。地势西高东低的格局下,荆州位于第二阶梯,其战略地位显而易见。扬州在下游,而荆州在上游,更拥有长江天险,荆州军顺流而下攻打建业城,可谓易如反掌。
吴国与魏国之间虽隔有长江,但荆州之军若发动攻击,他们无处逃逸。历史上有西晋灭吴、隋灭陈等战役,都是自荆州发起,威胁健康。无论孙权的志向是统一还是割据,占据荆州都是自保的基石。
鲁肃虽主张联合蜀汉,但他也亲自过湘水与关羽谈判荆州事务。那次“友好协商”的背后,是双方对荆州的争夺。若非曹操的劝和,双方或许已兵戎相见。汉中之战后,刘备虽不情愿,但仍需割让三郡以缓矛盾。然而关羽北进策应时,荆州却被吕蒙夺去。
站在蜀汉和演义的立场上,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阻碍蜀汉统一大业的并非是自身失误,而是对方的“错误”。但历史并非如此简单。孙权与刘备结盟的基础是双方利益的切合以及实力的大致相当。一旦这些利益不再吻合或双方实力失衡,战争便不可避免。吕蒙也明白这一点,他夺取荆州并非因为江东无人能够征服此地,而是双方关系恶化,只能勉强维持表面的和平。关羽的言语虽强硬,但孙权也是一方之主,双方的互相戒备和紧张关系早已暗流涌动。
荆州之于孙权犹如悬剑于头。有荆州则进可图天下大乱而北进中原;守则时刻面临关羽的威胁而难以安宁。就算鲁肃在世,恐怕也会支持吕蒙的决策。我们分析这一切看似站在孙权的角度,但真正能够深入理解东吴立场的人又有几个呢?如果因为孙权未能拿下荆州而提前灭国,估计人们也不会过多指责刘备和关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