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白 赵本山的那些破事儿
《关东大先生》作为赵本山的转型之作,在形式上带来了显著的改变。从前的乡村人情味笑点转变为人物身份引发的戏剧冲突,似乎在向传统电视剧的标准靠拢。这一转变也引来了一些观众的质疑,担心这是否意味着赵本山已经被耗尽了创意,只能从编剧的剧本中寻找笑料,而非从真实的生活中发掘。
赵本山在细节处理上的得心应手,是他以往作品的一大亮点。无论是春晚上的表演还是他的电视剧作品,都能看到他如何将细节处理得恰到好处,令人捧腹大笑。《关东大先生》中,没有了乡村人情的根基,赵本山在细节处理上似乎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地方的处理显得按部就班。这也让一些观众觉得,只要赵本山戴上那顶乡土帽子,他就是无可替代的喜剧大师,但摘掉这顶帽子,他可能就无法再吸引观众了。
尽管如此,《关东大先生》在地域风情和人物表演上仍然十分出彩。老沈阳的风情为赵本山所擅长,他总能将最微小的细节演绎得生动传神。演员们的本色演出也为该剧增色不少,他们的表演风格与赵氏作品一贯的风格相得益彰。
值得一提的是,央视播出的版本应该是经过删减的。原本47集的内容被删减至45集,删去的两集中包含了赵本山的精彩表演。据说,这两集因“涉嫌有损残疾人感情”而被央视删节,实在令人遗憾。
在这部转型之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赵本山对于突破的热切渴望。他尝试在手法和题材上进行创新,但显然这并非易事。或许,他应该尝试在意识上做一个真正的“大先生”,让各种本我的元素更自然地融入作品。看他那张灵巧的脸,就如同《刘老根》里的刘老板一样,如何在事业的高峰不断前进并走向大师的境界,才是他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东大先生》虽然作为赵本山的转型之作在形式上有了一定的突破,但在内容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争议。这并不影响我们对赵本山未来作品的期待,毕竟他的才华和创造力一直是我们所期待的。希望他能继续创新,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