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 我的天
首席评论员静伟谈观剧体验:挑战智商与情商的《我的团长我的团》
在观看了《士兵突击》之后,我硬着头皮尝试了几集《我的团长我的团》。这对我耐心的考验可谓空前,每一集都让我对自己的智商和情商产生深深的怀疑。
剧中的对话仿佛是一场语言的天书,方言的运用使得剧情更加扑朔迷离。并非是他们说的方言难以理解,而是他们的语言跳跃性极大,逻辑紧密性不足,让人摸不着头脑。看着演员们如痴如醉的演技,我只能苦笑不已,套用一句流行歌词:“白天不懂夜的黑,我永远不懂你的伤悲。”
孟烦了和郝兽医的对话是其中的典型。郝兽医说的“我不明白”、孟烦了回应的“我不要明白”,一大段对话下来,我最终真的不明所以。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作者的真实意图又是什么?孟烦了的独白更是让我困惑:“我知道,只要点个头,老头就会帮我营私,我的腿也许就能保全……”他为何不肯点头?郝兽医为何坚持让他点头?点不点头,重要吗?不重要吗?这些谜团让我陷入了深思。
剧中的迷龙与救助站的人打架、与救助站站长打赌的情节,我也看得云里雾里。相比之下,《士兵突击》的情节切入总是能让我迅速入戏。观众看电视,图的就是休闲、图的就是乐趣,没有耐心去猜谜或考证。
回想起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大臣茹太素,他曾上一本奏折,侍从读到六千多字时,朱元璋仍不知所云,愤怒之下将其责打。而后发现最后五百字饱含真知灼见。但茹太素受罚不冤,因为他的奏折逻辑混乱、表达不清。《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剧,我虽看得并不全,但从我困惑的观剧体验来看,这顿板子我也打定了。
编导和演员试图通过“团剧”向观众传达一些文化内涵的东西,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传达的方式和内容同样重要。“团剧”叙事上的混乱势必会阻碍其有效传达。正如美国学者弗·詹姆逊所言:“文化从来都不是哲学性的,文化就是讲故事。”若想“玩”文化,先得讲好故事。希望未来的作品能在吸引观众的也能有效地传达深层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