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纮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孙策曾多次登门邀请
张纮,字子纲,生于东汉末年,是徐州广陵的杰出文学家和官员。他与另一位杰出人物合称“二张”,共同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早年,张纮游学京都,师从博士韩宗学习易经和欧阳尚书,又赴外黄研习韩诗、礼记和春秋。他的才华和学识使他被荐举为茂才。大将军何进、太尉朱俊、司空荀爽等重量级人物邀请他担任掾属时,他选择了拒绝,避乱江东。
孙策创业时,张纮投效其麾下,成为重要谋士。当孙策准备亲自征战丹杨时,张纮以主将的身份劝谏,强调主将应负责筹划策略,不可轻率冒险。他的忠告被孙策接受。
公元199年,张纮被派往朝廷贡献奏章,并留在那里担任侍御史。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干赢得了朝廷的尊重。得知孙策去世的消息后,他积极劝谏,成功阻止了外敌趁机入侵。曹操赞誉他的智谋,任命他为会稽东部都尉。陈琳对他的才华也赞不绝口,自叹不如。
孙权对张纮极为器重,与其他大臣相比,他对张纮的称呼显得尤为尊敬。张纮的建议被孙权高度重视,他在军事决策中多次采纳张纮的建议,使东吴的军队取得了重大胜利。
张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谋士,还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建议孙权迁都秣陵,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这一建议被孙权接受,显示了张纮的远见和智慧。
命运不可预测。张纮在回家的路上病逝,临终前留下了一封给孙权的书信,其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未来的期许。他在信中告诫孙权要克服个人情感,善于听取意见,以避免因个人好恶而导致的决策失误。这封书信展现了张纮的忠诚和智慧,让孙权深感痛惜。
张纮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谋士。他的才华、智慧和忠诚使他成为东吴的重要人物。他的生平事迹展示了他的卓越才能和远见卓识,使他成为后世敬仰的楷模。他的离世对东吴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他的智慧和忠诚将永远被人们铭记。